近日,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在北海市铁山港东岸码头实施的红树林青蟹自然放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在1.09亩的低高程2年生红树林围网内,成功收获了55只高品质的青蟹。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利用青蟹控制红树林固着动物,促进红树林健康生长的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红树林青蟹自然放养项目位于北海市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码头,是全国首个利用青蟹控制红树林固着动物危害的科学试验。项目涵盖了室内模拟、人工苗生态驯化以及网格小试等多个环节。在项目负责人范航清的带领下,团队经过3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中试的成功,创造了生物防治保护红树林生态与生产的双赢模式。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博士苏治南:在红树林健康方面提供了比较科学可循的一个途径。用了这一个模式之后,我们在清除固着动物的同时,也可以收获青蟹,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协调发展的目标。
藤壶和牡蛎等固着动物常常导致全球低潮滩红树林造林失败。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清除方法成本高昂,且可能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青蟹作为海鲜珍品和固着动物的天敌,理论上可拿来清除红树林体表的固着动物。然而,从理论到生态工程实践,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研究员范航清:最困难的是青蟹会跑,一跑,我们要围网,可在海边围网风险大,老鼠会来咬个洞,台风过来网会倒。因此我们就一直想办法,用了十年的时间,给青蟹搞一个“地下房地产”,让它不愿意跑。
范航清及其团队在红树林造林区进行了围网建设和安装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投放青蟹。通过围网限定青蟹活动范围,保证青蟹密度,并利用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促进青蟹定居,形成了一种青蟹调控红树林固着生物的生物防控方法。这种方法提高了红树林的造林成活率,增强了红树林的生态碳汇能力,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范航清:这个就是我们专利技术,一个管,看上去格外的简单,但是这管里是有机关的,我们要尽可能地设计到模拟土壤里面的气温、水温、氧气、通气,另外要便于回捕。
测定结果为,围网内青蟹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比均优于自然海区的野生青蟹。试验结果预示着,在低潮滩红树林投放两次青蟹生态苗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红树林青蟹的年产值有望突破每亩万元。
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博士苏治南:目前这个青蟹是我们投放进去的,但不投放任何的饵料,它的形态之类的就和天然青蟹一样。而此前,我们通过对一些营养品质的监测,发现这一个模式养出来的青蟹甚至比天然青蟹的评价更高。
渔民钟云亮: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红树林地健康生长,对大家都有好处。
红树林青蟹自然放养项目作为科企合作的示范项目,得到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铁山东港码头公司、深圳市中禾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未来,通过成果的推广转化,将进一步挖掘我国红树林的潜在修复空间,实现红树林ECO的价值,同时缓解新造红树林与传统滩涂养殖的矛盾,助力蓝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中禾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范啸炜:红树林作为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看好这一块,一旦它成熟了,我们就会马上把这个技术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