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政协报记者看出,自己日常经过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条街道绿化隔离带上,被安装了一排白色的护栏。但让人费解的是:该绿化隔离带分隔的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本已起到隔离作用的绿化带上再装护栏,不知是何用意。更何况这条路的非机动车道本就宽敞,行人完全没必要和车辆争道,这就更显得护栏安装多此一举。
隔离护栏最重要的包含警示、阻拦、隔离等功能,其本意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安全隐患。在有的道路上安装隔离栏很有必要,但有些护栏、隔离栏却被不少市民诟病。
在很多城市,出于维护交通秩序及减少安全隐患的考量,往往会在人口集聚、过往行人较多的路段设置隔离栏。有交警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表明,在部分交通繁忙路段安装设置隔离栏,对规范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起到了较大作用。然而,笔者在观察、调研中却发现,城区道路隔离栏安装过多、过繁、过滥,“为隔离而隔离”“为安装而安装”的现象都会存在,几乎“无一个路段不设置”“没一条马路不安装”。
城区道路隔离栏安装过多、过繁、过滥,在造成较大浪费的同时,还带来了其他负面影响。比如,因道路建设有先有后、隔离栏出自不同的生产厂商,导致城区道路所安装的隔离栏在形状上千姿百态、高矮参差不一、料质不完全一样、色彩五颜六色:有方形的、弧形的;有的高达1.5米,密不透风,有的低至六七十厘米,形同虚设;有的选用铁质材料制作,有的用塑料制作;有的黑色,有的绿色……有些隔离栏在遭到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修复,破损、倾倒、零乱、歪扭的情形常常会持续多日,影响城市形象。此外,在部分路段,由于设置不合理,花巨资安装的隔离栏并没能真正起到规范交通秩序的作用,行人翻越隔离栏的现象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城区道路大量安置的隔离栏,从某一些程度上说,是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过度依赖设施、“懒政”不作为的体现,既影响市容,有碍观瞻,又有损形象,有损文明,与倡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我提升文明素养的文明城市创建的初衷相悖。
科学规划,合理安装。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本着务实、节约、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不求大而全,要在对人流量、合理性做全面统计、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部分重点路段有限安装隔离栏(或者以绿化带取代隔离栏),以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交通隐患。在未安装隔离栏的路段,除了在道路中间划定醒目的分道线、在相关点位设置警示标志外,应在交通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严禁横穿马路”“严禁逆向行驶”等标语,并加大对违章司机及行人的处罚力度,用严厉的扣分、罚款,坚决杜绝变道行驶、乱穿马路等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从而在司机及行人的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道路隔离栏。
注重美观,统一款式。因需要而必须设置的隔离栏,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对不同的生产厂商提出统一的外形、规格、款式、材质、色彩等要求,以契合城市的个性、风格和文化,尽可能做到美观、大方、精致、实用,并及时来更新、修复遭损坏的隔离栏,让道路隔离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文明引领,养成自觉。一座城市,假如市民连“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逆向行驶”这最起码的交通规则都遵守不了,那么就称不上是一座文明城市。有关部门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应突出市民交通文明这一重点,紧盯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借助电子眼、无人机、电子屏等设施,充分的发挥交警、辅警和志愿者的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杜绝交通隐患,让“不乱穿马路”“不逆向行驶”入脑入心、深入骨髓,让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成为常态。
道路交互与通行 应多“护”少“栏”城市道路设立隔离护栏,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但据笔者观察,一些有隔离护栏路段的事故率并不会比没护栏的少:有两车剐蹭的,有汽车撞到护栏的,有因为要到调头放慢速度被后面的车追尾的……夏天阳光强烈时,有的护栏还直晃眼睛,反而影响了视线;还有在有连续护栏的路段,要调头的车辆都集中到一个路口,造成车辆拥堵,通行指数大幅度的降低。最危险的是安全意识差的人,为了少走几步路,逆行或直接翻越隔离护栏。
笔者询问隔离护栏道路两边的商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说,隔离护栏看似安全,实则不然。比如内急时要到对面公共厕所,如果顺着走路口过去,至少要绕行1000米,因此周边商户基本都是从护栏中间挤过去,有的人甚至直接翻越护栏。而一般行驶的车辆看到这一个路段有护栏,基本不减速就直接飞驰而过。此时若有人“不守规矩”地去过护栏,危险系数就会大大增加。
城市的管理的人要以“护”为宗旨,全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全力“维护”道路的交通秩序,全力“守护”城市的经济动脉。让“栏”不再拦,让“护”永久远。
对隔离护栏进行优化撤除 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进步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条道路上,公交车站的正对面就是地铁出入口,但近在咫尺的通路被一条绿化隔离带和隔离栏阻挡。要想到达地铁入口,乘客需行走至下一个红绿灯路口过马路并原路折返,行走距离超过500米。由于在该公交车站下车的乘客基本都是去乘坐地铁的,为了节约时间,不知道是谁将隔离栏扒开了一道口子,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就能看到大批行人穿过护栏、横穿机动车道的危险场面。“其实要解决这一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给隔离带开一个小的人行道缺口,再安装一个红绿灯就可以了。不知道为啥一直没人管。”经常在这里换乘地铁的高女士和记者说,这样的隔离栏非但不能保障行人安全,反而会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对此,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有统计显示,北京市城市隔离护栏总量曾达到2500多公里,不仅侵占了道路的宽度,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也伤害了街区风貌。为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治理理念的基础上,会同交管、园林以及各区政府,采取了“减”的措施。从2019年起,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城市道路及公共空间隔离护栏优化撤除工作方案》,北京各区陆续拆除隔离护栏。截至2010年1月,已撤除各类护栏1370公里,占比54%,并为此新增禁停黄线、机非分道白实线多公里。市民普遍反映,护栏撤除以后的街道变宽敞了,空间也通透了,景观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了。
在记者看来,对城市道路上的隔离护栏来优化拆除,是城市管理理念上的进步,很值得肯定。但同时,也给城市交通管理提出更加高的要求。面对一些不合理的、又悄悄架起来的隔离护栏,有关部门仍需排查治理。而规范有序的出行环境,也不能只靠政府管,还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都管住自己。护栏没了,不代表就可以乱穿马路、乱停乱行。城市交通文明从来都不是用护栏围出来的,而是要靠每个人心中的“规则栏杆”。